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加息和通货膨胀昨天,央行再次上调利息,虽然这在投资者预期之中,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这次真的是告别过去那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年代了。加息只是手段,减小通货膨胀,尤其是通胀预期才是目的,所以投资者对这个数据可能不是很关注,通胀数据才是决定经济是否见底的根本。

为什么会有通胀呢?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发行过多导致了通胀,但实际上,中国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在涨价,而这与货币其实关联并不是很大,与货币关联度大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并不在通胀数据之内。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贸易的兴盛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全球货币的增长速度一直比经济增长的速度多一个量级,但全球却经历了一个美妙的高增长低通胀时代。所以至少可以看出,货币的增加并不天然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学中有一个供给学派,这个学派的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被当时的总统里根选择作为治理当时美国滞胀的基础。供给学派对通胀的理解角度非常特别,他们认为通胀的原因是供给不足,只要供给充足是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人类的消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基本生活资料消费的有限性,也就是说人均食品、人均能源、人均生活资料的消耗是有上限的,形象地说,人再富,一天也不会吃八顿,睡觉上半夜睡一张床,下半夜睡一张床。供给学派的对通胀的理解是只要供给的增长超过有效需求的增长,就不会出现通胀,货币的多少则不是关键因素。所以我们知道美国的基尼系数其实和中国差不多,只是美国的穷人仍然有房住,有免费食品领,有车开,美国的通胀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中国的经验看,近十年,基本生活品的涨价虽然不小,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品的上涨才是主要的上涨品类,几乎与货币量的增长成正比;另一个涨价的主力品种则是富人消费的非生活必须品如高档白酒、虫草等。这正好说明货币的增加,并不会使各种商品同比增加。

中国居民收入的偏低是过去中国低通胀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均收入只占GDP40%,远低于国际上60%以上的水平,这压低了中国人对必需品的需求,使得中国产能总是处于过剩之中。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通胀现在仍是可控的,加息使经济减速,通胀便会下行,在中国人均收低于人均GDP50%的情况下,通胀几乎都是短期的。而目前的通胀很可能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国劳动力供应已不适应10%以上的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工资快速上涨,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需求增长,虽然中国产能过剩,但农产品供需是平衡的,这是中国通胀主要由食品引起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须与劳动力数量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相一致,这才是加息调整的目的所在。遗憾的是中国劳动力增长的状况并不太令人轻松。1988年,中国人约新增了2500万小新生儿,1998年新生儿降至1900万,2008年则进一步降至1500万。这个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定会面临下行压力,而今后十年中国还会面临一次房地产需求急剧下降的考验,所以房价暂时可能还会涨,但政府的调控肯定不会减轻,而如果以十年为期,房地产的投资可能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吸引力。

有一个让人心酸的问题,人一辈子的医药费大致会如何支配。答案是,可能90%以上的花费会在最后三天。其实最后三天的花费几乎是无效的,所以真正的穷人是不会花费,他们会选择放弃治疗回家。对于通货膨胀的终极解决之道,也同是如此,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食品、住所和生活资料,通货膨胀就能像天花一样在地球上消灭,这也是中国治理通膨胀的最终出路。所以,可能再过十年,解决住房问题之后,虽然那时可能会出现一次类似日本的房地产危机,但就像日本九十年代以后一样,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反而会大幅攀升。解决了基本生活要素之后,增加的供给就像那些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药品一样,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但却是可有可无。这对投资者而言预示了两个不错的投资方向:一是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投资是今后最有吸引力的投资之一,因为劳工的短缺会使这些投资前景广阔,而从去年底开始的高端制造业的行情正是这个方向的体现。其次,那些可有可无的非必需品也将是长期投资的方向,这包括艺术品、奢侈品、保健品、电子消费品等等。

话题:



0

推荐

朱平

朱平

98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在师范学校当过老师;后到上海财经大学读国际贸易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荣臣集团做儿童服装的销售。2000年加盟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2002年担任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2004年加盟广发基金任投资总监。现为广发基金副总经理。

文章